中国电影先行者之吴子牛:叩问历史、叩问民族

2021-10-31


“我在第五代导演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长久以来就是这么一个人干,没什么圈子,也不拉帮结派,能不出席的活动就尽量不去。虽然每年都有人找我拍电影,今年也有几部,但是最终我都没有接受,有很多原因,有的是题材的原因,有的是太过于讲究市场的原因,如果让我去百分之百地迎合市场,我是不会去拍的。因为一个导演是电影的灵魂,如果导演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电影也就没有了意义。”吴子牛在《吴子牛口述:怀念单纯的


IMG_9977.JPG


1982年,吴子牛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之后,先后创作出了《候补队员》《喋血黑谷》《欢乐英雄》《阴阳界》《最后一个冬日》《晚钟》《火狐》《南京1937》《国歌》等重要作品。其中,《候补队员》获第 4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晚钟》获得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并入围最佳影片奖,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奖,第7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音响效果奖;《阴阳界》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奖,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88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优秀故事片奖;《欢乐英雄》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奖,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火狐》获得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并入围最佳影片奖,荣获1994年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大奖;《国歌》获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奖提名,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入选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获得第10届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委员会特别奖,第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电视剧奖,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可爱的中国》获得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优秀电视剧提名,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除了在电影及电视剧上的成就,吴子牛在2005年获得国家颁发的“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吴子牛一直坚持在创作一线,追求着艺术表达。


吴子牛的电影前期类型非常丰富,既有在造型美学上的探索,又有对于类型片的尝试,不拘一格。在后期,他尝试着将个人表达和现代性融入到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又拍出了不少经典的影视作品。纵观其作品,用“探索”二字作为关键词,可以概括吴子牛导演的创作精神。


美学观念与电影探索


吴子牛早期的电影,和同时代其他第五代导演一样,具有注重造型艺术的共同特征。在第五代之前,我国的电影导演对空间环境造型等艺术元素更为接近于古典主义电影。而这种观念在第五代导演身上发生了转变,他们打破了电影传统上的“人物+故事”的结构模式,色彩和造型元素成为影片核心表达的直接载体。著名编剧李约拿在1987年《电影艺术》三月刊中曾评价吴子牛的影片“以雕塑般的力度感给人以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特征为他的作品赋予了不同的色彩。


吴子牛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第一部作品《候补队员》对色彩和声音的运用就十分的具有突破性。绿叶上的雨珠, 柠檬黄的雨靴, 美丽的小白船……导演在这些元素中独具慧眼地找到了诗的存在,着意于颜色的运用,将他们“变成了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颜色与声音在本片中成为了思想价值的载体。而在总体艺术表达上,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展现生活日常,弱化了批判性,摒弃了传统电影的说教与死板,灵动而活泼,带着浓烈的、不拘一格的80年代思想解放的气质。



IMG_9978.JPG


1986年,他拍摄了电影《最后一个冬日》。不同于《喋血黑谷》的残酷无情,这一次吴子牛在冷峻的影像风格下,呈现给观众的是社会边缘群体的炽热之情。在他的这部电影中,我们看不到过去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宏大的叙事被消解为个体的探讨。在时代思潮的号召和影响下,吴子牛的电影破除了传统带来的局限,寻找到了新的表达维度。

IMG_9979.JPG


1988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下,吴子牛拍摄了《晚钟》,正是这部电影让他获得了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电影以夕阳下举着斧头砍瞭望塔为开头,又以夕阳下举着斧头砍瞭望塔为结尾,意境非常完整和深远。红色的天空下黑色的阴影极具造型艺术之美,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性的呼唤,视觉与表达兼具震撼力。《晚钟》并不在意战争的胜负,而着眼于战争过程中复杂心态的揭示。人物不再是宣传工具,而具有了鲜活的属性,胜负双方都是被战争摧残和蹂躏的对象,展现了人在战争中被扭曲的模样。这样的表达,在当时思想解放的背景下,是极具现实意义和开拓意义的。


IMG_9981.JPG


《大磨坊》更是一部极具现代性的影片,不仅坚持了在造型艺术上的别具一格,还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尝试了“意识流”式的并置。他将过去的人物与现实的世界组合在同一个空间内,其手法近似于伯格曼《野草莓》,以个体意识逻辑牵引全片。《当代电影》论述道“《野草莓》中主人公埃萨克去隆德的路上,始终有一条与现实之路相反的精神之路在向过去、向梦境、向自我心灵深处延伸。这就像在《大磨坊》中始终有一条向历史记忆向个体经验展开的叙事线索一样。”这种极具现代性和电影特性的尝试,使之成为吴子牛早期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


IMG_9982.JPG

《大磨坊》和《太阳山》两部电影之后,吴子牛带着电影《火狐》再一次来到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火狐》的开场便将放映机打开,缓慢调转到观众,用极具震撼力的光影造型暗示了“寻找”的主题。“我就像影片中的瘦子那样,提着猎枪在寻找,希望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赋予自己的人生,去战胜那‘形而上’的却无处不在的令人痛苦不得安生的因素”。《当代电影》将这部作品称为吴子牛的“言志之作”,他以现代的电影语言回应经济时代之下人的精神状态与时代困惑,其在先锋尝试之中依旧充满了当下性与历史性。


IMG_9983.JPG


影片《喋血黑谷》在吴子牛前期作品中颇为不同,这是一部创新类型片表达的作品。贾磊磊在《吴子牛的电影世界》中说道:“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吴子牛对初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只保留了基本的故事走向。最终成片的影像风格更加突出,它采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和纵向调度来扩展影像的表达空间,狭窄的小巷和尸横遍地的山野在空间组合与分配上都极具视觉震撼力。”当其他的导演都走在影像造型艺术的道路上的时候,吴子牛却突然拍摄了一部类型化的作品。贾磊磊同时也评价这部影片说,《喋血黑谷》与以往的剧情片有极大的区别,极具创新精神,融合了类型片的战争、悬疑、惊险等元素于一身,表现出兼收并蓄的美学观念。


之后,吴子牛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在失重寻找平衡》,其中针对我国的惊险电影样式问题提出“失重”的概念。吴子牛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在不断思索着如何对中国惊险电影样式的重新定位……这种片子过去的样式太单一了。但是面对这种失重,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平衡,并且拍出优秀的影片来。”在《喋血黑谷》拍摄之前,吴子牛就提出了构想“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带有非常强烈的悲壮色彩的、爆烈的战争样式,同时又具备惊险样式内容的这么一部电影。就是说各种我们认为最好的创作元素、创作形态、风格样式的一种类型的综合。”


IMG_9980.JPG


《喋血黑谷》体现了吴子牛对电影美学的革新与突破,“探索”两个字是第五代导演的关键词,也是吴子牛一生电影事业的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他的文章《吴子牛的电影世界》中曾说“如果吴子牛按照《喋血黑谷》的道路走下去,他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类型片开宗立派的杰出导演”。但是,类型片只是吴子牛导演前期所进行的一次尝试,尽管十分成功,但却没有继续停留在此,反而继续通过《晚钟》《火狐》等片,继续开拓出了不同的影像风格,充分体现了吴子牛导演的开拓探索精神。


在波折与思考中,前期的吴子牛逐渐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成熟电影体系,并为其后期的转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经验素材。


风格转向,承担历史使命


从《南京1937》之后,吴子牛的创作再一次发生了转向,个体的悲悯上升为对历史和民族伤痕的悲悯。《南京1937》是为了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拍摄的“主旋律”影片,电影更为关注民族命运,把个体置于历史事件的长河中,着重个体的同时,更为关注战争对国家命运和历史的改变和转折。它既带着第五代导演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又带着对于家国命运的主旋律表达,可以视作是吴子牛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之后的创作中,宏大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在吴子牛的作品中,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IMG_9984.JPG


正如贾磊磊所说“吴子牛所创作的历史题材影片并不只是在题材上表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在影像语言上组成了一种与这种革命历史题材同构的叙事方式,建构了一个以国家视点为中心的影像体系,这个体系是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一体化’”。无论是后期的《国歌》还是《英雄郑成功》都将个体与历史大环境牢牢的绑在一起,凸显历史转折对个人精神和国家精神的影响。而这种民族大义和历史责任感,在之后开始的电视剧创作中,更为完整的得到了体现。


IMG_9989.JPG

带着对历史的责任感,吴子牛导演拍摄了《天下粮仓》和《贞观长歌》等多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用电视作为媒介表达艺术诉求,将这种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搬上了电视屏幕。


《天下粮仓》在当年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空前反响。这部剧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在表达主题上极其辛辣、力透纸背。它围绕着“粮食问题”这一核心事件,将清政府各层官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层层展开,勾画了大清盛世背后由盛及衰的历史大图景与人类个体的崇高使命感。《中国电视》评价这部剧“既有重炮式的国家视角、宏观的人民性的思考,又有礼花式的谐趣浪漫,透视出创作者神圣的使命感以及对国家、民族、人类深深的忧患意识。这使他不同于、超越于那些单纯宣泄个人化情感、个性化情绪的作品,也使他的作品具有厚重的艺术价值。”


IMG_9987.JPG

吴子牛尝试着在历史剧的框架下,加入对于世界、对于民族的基本观念和丰富的个人情感,他自述这部剧的立意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百官树德,为天下开太平”。全片站在历史的视角,带着忧患意识和镜鉴的态度,充满了对天下黎明百姓和民族生存的悲悯情怀。而同时,《天下粮仓》又响应了当今提倡的“党风廉政建设”这一大目标,在艺术上与之形成了现实呼应,凸显了吴子牛在文艺创作上的历史和民族责任感。


这种对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延续到了历史剧《贞观长歌》中,他着力于表现唐太宗年间的政治面貌和文化风气,尝试着将当代性融入到历史剧中。吴子牛在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依旧是选择了把人还原成人,他作品中的李世民、长孙皇后、魏征等远在天边的历史人物都因为有了人性的弱点而越发地显得鲜活起来。这些人物都需要经过情与法的考验,在艰难中进行抉择,最后才能凸显出人格魅力。


IMG_9988.JPG


不仅如此,该剧始终强调的法度精神和社会责任,亦在当下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历史上唐太宗的名句,在剧中得到了还原。吴子牛自述“我觉得当今中国人需要一种精神, 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了解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对剧中唐太宗的这句话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解读。


具有同样意义的,还有另一部作品《大国医》。这部作品与《贞观长歌》的历史背景正好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和衰败两个极点之上,如果说《贞观长歌》是通过历史的兴盛指点今人的辉煌前行,那么《大国医》就是站在历史的衰败点提醒今人莫走弯路。《大国医》讲述的是在军阀割据的动荡年代,一个中医世家传承中医传统,在乱世中守护中国道德观念的故事。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评论“《大国医》所努力的,正是提倡和挖掘传统中医文化的精髓,呼唤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重建和回归。它自觉地承担起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承担起拍摄一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电视剧的责任。”


IMG_9991.JPG

在历史转折点,叩问历史,叩问民族是吴子牛后期作品序列的重要特征。与《贞观长歌》《大国医》相对应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则站在了伟大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下,去回探整个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作品对于建国以来历史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正视,同时高度赞扬了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作品荣获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吴子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醒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这样的高调倡议,在今天看来,更是尤为可贵。


回顾吴子牛的创作生涯,一直以来,他都坚持在创作一线,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从《晚钟》的叩问人性到《贞观长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叩问民族、叩问历史,都带着强烈的艺术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创新了类型片的表达,丰富了中国战争片的视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始终坚持艺术表达,这是创作者对自己的最高要求,也是身为艺术家的良知。


IMG_9975.PNG


今天是吴子牛导演的生日,我们向这位始终保持着初心的导演致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