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第六届“青葱计划”,于5月20日到5月23日为十强学员们举办了为期四天的专业课交流。课程邀请了王婧、谢萌、赵一龙、蔡婧(蔡耳朵)作为嘉宾与青年导演们围绕青年导演制片实务、国际发行和影展影节、casting、执行导演和现场拍摄工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青葱计划”自2015年启动以来,一直以培养中国电影行业未来中坚力量为目标。本次专业课程分享,精准抓住了青年导演在实际拍片中遇到的几大“痛点”问题,十强导演们为此在课程上与分享嘉宾积极互动。而嘉宾们也把自己在行业内各个不同领域打拼多年的经验毫不吝啬地分享给青年导演,期望他们在未来少走弯路。
经过四天的课程,各位分享嘉宾提到最多的问题是“拍摄的目的”和“独立判断能力”。制片课程分享人王婧说:“更多的钱进来有时候不代表着自由,它意味着责任。更少的钱也不一定是限制,很有可能你在这个限制里面可以发挥更多的创造力。”执行导演课程分享人蔡婧(蔡耳朵)也说:“新导演一定要做到多听,因为剧组的人都是来帮你的,他们都有经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知道自己要什么。”在她们看来,青年导演在拍摄时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松懈对自己作品呈现方向的把控。青年导演在创作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守住底线,不要偏航。国际发行和影展影节的课程嘉宾谢萌则从实际出发,以参投国际电影节为例与青年导演展开对话,他讲道:“新导演在创作第一部作品时,与其求全,不如尽全力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创作之独特,是电影节和选片人最看重的地方。只有尽全力,将自己独特的部分发挥到极致、挖掘到最深,才更有机会在影展无数影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现在的市场环境正在改变,青年导演不会陷入到以前“找演员难”的窘境了。casting课程分享人、选角导演赵一龙说:“现在与有咖位的演员谈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排斥新导演。因为他们看到新导演的某些想法是非常独特的。所以我们也希望跟一些新导演合作,共同成长。”在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同时,分享嘉宾们也不忘提醒青年导演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谢萌说:“青年导演要想未来走电影节路线、在艺术电影领域得到一席之地,前两部长片作品很重要。一方面电影节展为挖掘潜力人才、明日之星,对新锐导演的前两部作品多有倾斜,譬如不少竞赛单元设置了这样的门槛或者说相应奖项。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你要完全靠自己给自己背书,从零开始完成自己的电影节资历的构建。前两部作品完成得好,未来的影展之路就会越走越顺。”
经过四天的专业课分享,嘉宾们帮助十强导演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电影创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电影是一个注重传承的行业,需要经验丰富的导演和前辈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递给行业新人。正因为有“青葱计划”这样的平台为有梦想、有担当的优秀电影人才提供机会、搭建桥梁,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