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工坊导师张家鲁专访丨导演要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时间:2022-02-09

剧本工坊导师张家鲁专访丨导演要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微信图片_20220209135053.png



导演也要树立

自己的个人品牌



Q:我们之前有了解,您最早进入电影行业的契机,也是参加了台湾的一个剧本比赛。您建议青年创作者如何快速地走进行业视野呢?

 

A:我参加的是台湾的电影剧本奖,开始跟业界产生了联系。之后我读研究生遇到了陈国富导演,跟陈国富导演从师生关系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合作伙伴。我觉得创投、剧本比赛是青年导演很好的展现机会。

 

我也跟青葱学员聊到了导演该不该上综艺类的节目。我觉得,作为导演,作为创作人,应该不吝于接触机会,让观众、业界熟悉你。这些途径也让导演有机会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我看来,导演是否形成个人品牌意识,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让自己的创作更接近主流,更商业类型化,这是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就是,在艺术创作上坚持把个人的创作特质释放出来。这两条路各有利弊,还是跟创作者的性格、审美趣味有关系。




表达自己独特的

体验视角



Q:您这几年担任了很多电影节展的竞赛评审、创投评审对于如今这一波青年创作者创作趋势,您有哪些观察?

 


A:很多时候创作者还是会从真实成长体验、从自己积攒的故事出发,尤其在前两部作品里。所以,有些时候创投会上看到的类型故事相似度比较高。我觉得这也跟青年创作人有意识地控制预算关,因为前两部电影比较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在选材上他们会有自己的考



Q:那么以您的创作经验来看,类型片的创作要如何避免重复和套路呢?

 

A:解决方法还是来自青年创作人和他们年轻的创作血液。对于青年创作人来讲,还是要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视角表达出来。他们个人的体验很难变成主流,但仍然可以让观众和业界看到新生代导演的能力,这也是创投会重要的目标。

 

我们看到的是人,而不一定是作品。作品代表的是这个人未来的潜力如何,而不是作品当下就成为一个为主流所认同、大众所追捧的电影。等到这个人被看到之后,就可以把预算成本更高的项目交到他/她手上,让他/她做下一步的尝试。往往这些创作新鲜血液的加入,能让原来走向套路的主流商业片、类型片得到提升。比如漫威的系列电影会不断换导演,而且会选择很多独立影片出身的导演,让他们来拍主流商业片,反而会带来新的活力。



动图1.gif




达成共识保留

自我表达不冲突



Q:对您来说,在类型框架下,有没有个人表达的空间呢?

 

A:有的。创作不是写算法或方程式,肯定会有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程度高低。当然,作者电影本身就是作者自身的自我表达,所以作者电影很难有好坏、对错之分,因为尺度就是作者心中的那把尺。而类型电影相对有更多的尺度,也会有来自制片人、投资方、以及演员等各方的意见。所以,达成共识是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过程中还是要保留自己的表达。达成共识的同时还能“夹带私货”,就是最爽的时刻了。




面对诸多不确定

找到自己喜欢的角度


Q:您见证并参与创造了华语电影工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过程,您觉得商业大片有没有哪些可遵循的创作规律呢? 

 

A:我曾经以为有创作规律,不过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变化非常快,观众的审美取向同样变化很快。好莱坞可能有3-5年的周期来做新的尝试,国内的周期可能只有1-2年,甚至半年就有新的话题和风向了。关于新的风向,追还是不追,也是创作焦虑的来源之一。我觉得,不管做什么项目,都要找到一个创作者自己喜欢的角度,这样种种不确定性就有了回报。

 

与时俱进是必要的。来到青葱计划,跟年轻的创作人、电影人一起讨论、直面市场变化,追索新的题材,我觉得是有必要的。这一点上,跟青年创作人一起做电影是不会错的。

 

 

Q:如果完全不做商业上的考量,您会想做什么样的题材或者故事?

 

A:陈国富导演曾说过我的很多创作都带着一个父亲或者老爷子的角色,我发觉这其实是我父亲的投影。所以,我会想做父子题材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208185852.jpg



Q:您参与过很多IP改编的项目,比如《鬼吹灯之寻龙诀》,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IP改编的心得?

 

A:不同 IP当然有不同的处理情况。有一些IP适合取其精髓,然后跟它保持远一点的距离比较好;有一些IP跟剧本创作者自己想要的表达很接近,这也是当初选择这个IP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改编剧本和原著小说能形成一种共振的关系。


我一般会建议在改编时与小说拉开一些距离,把更多自我的东西放进去,我觉得会有一些不同的惊喜。像我改编《寻龙诀》,我原来并不是《鬼吹灯》的读者,等于是接到任务才去尝试做改编,我就选择了“反其道而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一些生命体验放进去。然后在创作上,我就更有心理支撑和底气去继续这件工作。




学会和焦虑

朋友



Q:您提到了创作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对青年导演来说,如何面对创作中的焦虑呢? 

 

A:我曾经在比较焦虑的时候列过工作计划。当计划最后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去采访了各种创作者,包括作家、导演和编剧,咨询他们都是怎么克服焦虑的。我发现,他们各有不同的绝招去面对焦虑,但是焦虑这个事情是避免不了的。不管是谁,再有自信的创作者在面对空白的屏幕或是底片的时候都会焦虑。我有个建议,干创作这一行就是要跟焦虑做朋友,你必须学会跟它相处,把它当作迈向完美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20208185835.jpg


 

Q:您现在也在做监制,从编剧到监制的角色转变,会不会让您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创作呢? 

 

A:绝对会有变化。像我跟青葱学员聊的不只是剧本的好坏,尤其是作者电影很难评判好坏的。我会跟他/她聊怎么样把剧本拍出来,可能要过哪些关,要面对哪些问题。当然,前两部作品的坎坷是常态,把想法实现并让大家看到是比较重要的。

 

 

Q:您鼓励青年导演做电影之外更多视听内容上的尝试吗?

 

A:我觉得这是必须的。因为市场的变化太快了,能坚守电影这条赛道值得尊重,不过遇到的难关会更多。其实不仅仅是青年创作人,资深影人也在改变赛道。不管是网剧还是短剧,都应该去尝试,来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