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实录 | 青葱破土:创作进行时(下)

时间:2025-07-13

 

【接上篇】


梁植(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郝飞环导演,《沉默笔录》中的章宇老师也获得了平遥电影展的最佳男演员。《沉默笔录》现在已经跟观众见面,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这一条青葱之路,会有什么样的特别突出的心得和感受?

    

图片10.png 

 

郝飞环:刚才3位导演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顺着保护青春火焰的部分,就说具体一点,我自己参加青葱的历程。我2016年的时候在电影学院读研究生,当时2015年已经办了一届青葱,有很多年轻的师哥师姐参加,我也试了一下。2016年,就如同高朋导演把写剧本当爱好,我花一个月时间把剧本写了。投递青葱后这个好事真落到了我自己身上,我特别开心。

之后参加工坊,从十五强到十强,我很紧张。青葱给你钱拍样片,我在想这个计划也太伟大了,会给你掏现金让你拍样片,再拍一个先导预告片,有人给你托底,给你掏一百万现金,这个计划太伟大了。最后进到十强,我又想,五强这个好事肯定也落不到我身上,想想就算了,结果真的五强了。五强是电影局给了100万的扶植金,最后是顺理成章的一个事,获得阿里影业的投资,很顺其自然,到了2018年就开机,经过一些非常漫长的等待,在2023年的时候这部电影终于上映。

为什么刚刚陈小雨导演说,“青葱计划”保护火焰是用非常具体的方式,不管是掏钱让你做样片,还是进入到五强有100万的扶持金,都是实打实的帮助,而不是对着你夸夸其谈。包括我现在能从事这个行业,能推开这个大门,其实也是因为参加“青葱计划”。现在是第九届,希望它一直办下去,越来越好,让更多的青年电影人加入,这一点太重要了。

    

梁植(主持人):郝飞环导演和高朋导演,其实“青葱计划”报了名之后不得不马上提交,让自己不断地在短时间内让创投的东西更好更加完整,有时候催促很重要,报名截止就这一天。如果没有“青葱计划”,我不知道那个点会到什么时候,始终认为还要准备一下。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有这种惰性?

    

高朋:是不是不够勤奋。

 

梁植(主持人):我感觉陈小雨导演会更勤奋一点。

 

陈小雨:我那时候也受到很大的鼓励。我那时写完剧本之后,就碰碰运气投的“青葱计划”,没想到就中了,孙小杭老师有杭州的一部分血统,他知道我们浙江的人状态,让我我过来试试看,他说万一我要没法走到最后,回去还能拍宣传片,还能在杭州过得很舒服。后来既然走到这一步,就把这部片子好好地往下做了。因为现在大家会需要不同的地方语境,《乘船而去》是南方语境下的东西,只要表达好自己,就能够让这个市场更丰富。

 

梁植(主持人):我们是想说,今天跟大家聊了半天,不要让大家觉得“青葱计划”太高大上,作品要如何眼花缭乱才能进去。贾导也说了,未来将开放更多的机会给更多年轻人。接下来继续有请龙凌云导演《何处生长》。

 

图片11.png 

 

龙凌云:我曾经是影迷,做梦有一天可以做导演,我没有有幸去读电影学院,因为我以前是学美术,但做导演这一件事情是一个梦想,这个东西很遥远。确实是因为“青葱计划”才让我有机会能拍我的第一部电影,我是觉得“青葱计划”对我来说是一个质变。

我以前工作是拍广告、拍宣传片,也是影迷,会看很多电影,电影节也会去买票,但是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去导演。“青葱计划”向全社会开放,也不要交报名费,就报了,我当时觉得入选了是一种幸运,就当听听课。“青葱计划”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背靠导演,所有的老师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我也曾经想过写剧本,看了很多的剧作书,这是一个观念,并不会意识到它落地如何如何,但当一线的导师告诉我,你写这个是因为哪个理念写了这个东西,我发现导演一句话就把我点拨到了,我当时的老师是崔斯韦老师,他让我们《何处生长》这个剧本在青葱有了一个巨变,然后我的导演工坊老师是管虎老师,他会根据我这个人给我一些建议。他告诉我怎么样去处理问题和应对问题,他的点拨也是很实也是很有用的东西。我的监制少红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意见,我在青葱最大的感受是,我是因为青葱计划,从普通的影迷质变为导演,我非常地感谢青葱。

 

梁植(主持人):谢谢龙凌云导演,在“青葱计划”,导师们给了最有操作性的指导,无论是场景的选择,包括在现场的经验。陈小雨导演那时候拍过长片吗?

 

陈小雨:我当时拍过纪录片。

 

梁植(主持人):其实大家在剧情片,尤其是面对长片都是零经验,都是第一次开始。

第二轮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够跟年轻的影迷分享,第一个故事是怎么样选择的?比如我想报“青葱计划”剧本,故事是怎么来的?首先有请龙凌云导演。

 

龙凌云:我的《何处生长》这个故事是很小切口的故事,就讲的原生家庭对一个青少年的影响,然后有点残酷青春、有一点亲子关系的这个东西,这个故事背景肯定有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多的还有好朋友的人生经验。

当时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更多是一种直觉,也没有考虑到将来上映,也不懂电影市场。这个故事是我周围人的故事,我相信做出来可能跟我们这一代人是有共鸣的,所以就写了,其实就是家庭伦理青春的故事。

 

梁植(主持人):其实是选择了跟自己经验和经历有关的,也是自己可以把控的?

 

龙凌云:第一部大部分是跟自己相关。

 

梁植(主持人):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问一下郝飞环导演?

 

郝飞环:其实《沉默笔录》的故事是“瞎编”的。我的写作习惯是会写很多个故事,我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如果我写下去我会留着,比如说今天还能写3000字但不写了,留着明天写3000字,明天写完之后,我又知道后面该怎么写了,这是奖励机制。

但如果这个故事今天静坐在这里没有进展,我就把这个故事搁置了。我写剧本就是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我觉得在还没有去融资、完全是一个笔头上工作时,我会完全把写剧本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凡能够坚持下来就能够写完。我在写《沉默笔录》的时候,不是那一个月要交稿,所以那一个月我过的特别开心,因为我前面搜集了很多素材,我每天都能写两三千字,写这个剧本是一个挺幸福的事。

当然这个结束之后,也有很多痛苦的经历,就是枯坐一整天看着空白的文档,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第二天写了一天,又感觉自己特别牛。这就是一个创作者又煎熬又快乐的体验。

 

梁植(主持人):我觉得讲得特别生动,说了一个重要的点,未来有创作梦想的朋友,写作是练笔,是时时刻刻要做的工作,我们多数人还是需要反复训练,训练自己的表达方式,尤其写剧本这件事情。小雨导演在郝飞环导演说的时候频频点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陈小雨:我写过很多短片,所以脑子里从小就爱做白日梦,有脑内小剧场,自然而然就会有故事的雏形在那儿,脑子里感觉有一个小花园,有些花你会细心呵护很长时间。你在获取平时生命体验时,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你讨厌的社交场合,一切都是素材,包括看到的东西激发你不同的想法,你就知道我又有灵感、又有“浇花的水”,这时候你就会看一下这些东西它适合注入到哪一朵花里面去。《乘船而去》最早就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因为那一段时间我就在老家生活,然后外婆跟我说的这些话,都成为了最适合《乘船而去》的养分,所以最终变成不是我在选择这部作品,而是这部作品在这个时期选择了我。

 

梁植(主持人):这个感觉就是有些故事是慢慢地长在我们的身体里,谢谢小雨导演!想问一下耿子涵导演,《小白船》故事是怎么来的?

 

耿子涵:《小白船》这个故事,其实是编剧在大学本科的毕业作业,然后因为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中戏电影电视,我们专业是要分方向,一个班25个人,大概一半编剧方向,一半选择导演方向。编剧方向就是一个长片剧本毕业,导演方向是短片毕业,所以其实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一个完整的长片的电影剧本。那关于这个剧本,当然它是一个青春的故事,在探讨两个女孩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对青春的回看、去描述青春的表达,在那个年龄的我们是离青春很近。

现在我有一个感受,这个片子从2019年到现在也过去五六年,我自己离影片的年纪越来越远,反倒这几年后期的宣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有了青春的体悟,只有你离开青春之后,才会对青春有实感。

 

梁植(主持人):现在《小白船》正在院线当中,有哪些是观众看完片子之后、超出你之前的预期的评价,有没有很难忘的评论的?

 

耿子涵:我每天都会看小红书,都会看到观众的留言,有一位观众的留言,她觉得小的时候真好,她现在长大了,我给她的回复就和我刚刚说的是一样的,其实长大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你只有长大了,你才知道小时候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你只有跳出来才知道。包括很多观众会觉得他们很开心,在大银幕上能看到这样视角的作品,虽然我们的受众没有那么多,我还是很开心影片能走到一个个适合它的观众的面前。

    

梁植(主持人):谢谢耿子涵导演。高朋导演讲一下《老枪》故事怎么来的?

 

高朋:这个电影的出处,其实也是“自然生长”。做第一个片子不懂考虑那么多的因素,就是自然长出来的,宣传的时候特别怕被问到这个问题,说半天其实不知道对市场有没有用,它就是自己长出来,它跟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的人生经历、你怎么想事、你关注什么、你喜欢关注这个社会什么样的切片、你对历史有什么样的看法密切相关。这个东西特别珍贵,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因为第一个片子完了之后,可能会有公司找你,说你拍得还不错,但是你下一个别拍这个,不然的话,你死定了。他们会告诉你,你拍这个观众肯定爽。这个也没有错,因为行业要生存,但是它是不一样的,不是生长出来的,不可能每一个憋6年,为了在这个行业生存,我只能说我也觉得是那样。

所以我觉得首作是特别珍贵的,因为其实你是没有任何的杂念、毫无保留地、特别真诚地面对观众,面对其他的伙伴和创作者,把你自己完全没有保留地写在纸上,说起来我真的特别推荐大家去看《小白船》,我自己刚刚看完,我觉得那个就是年轻创作者第一次去拍一个电影,就是那么的真诚,那么没有保留、那么有才华但又特别的锐气,真的非常有赤诚赤子之心的。因为我们活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里,给大家创造出很多的需求,有一种需求是被大家忽视的,说我们灵魂的特别本质的需求,有时候会忽视它,有时候碰到那个东西击中你了,你发现我真的是需要这个东西,我是有感受的。

我觉得好电影是这样,不迎合谁。很多时候都非常的世故,都有很多的保护壳,都有很多的面具,看到真的电影的时候,所有的壳都碎了,你非常地感动,你走出电影院你再戴上面具在社会上去表演你的角色。那个黑匣子是非常珍贵的。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导演只有首作这一次表达自己的机会,因为你要面对的问题跟所有人面对的问题是一样,所以大家去看《小白船》吧。

    

梁植(主持人):刚才高朋导演讲得非常好,一部作品是导演的表达,观众是最敏锐的。导演是自以为观众会喜欢,观众大部分都不会买账。这时候请教一下贾樟柯导演,今天聊了很多“青葱计划”,有非常多的年轻创作者希望有机会去报名,你会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年轻的创作者,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提高自己,能够加入到“青葱计划”大家庭当中,能够创作自己长片的首作?

    

贾樟柯:刚才听了5位青葱导演的分享,对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来说,看起来是给予青年创作者支持,但其实我要特别感谢青年导演对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支持,他们是我们最年轻的一批会员。我们协会都是电影导演构成,所以整个协会的会员,在“青葱计划”都带着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跟学员沟通,以及对于电影无保留的贡献。大家都是创作者,我们也会保护导演的创意、保护导演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镜头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讲,跟其他的电影创投不一样,这是由导演支持的计划,它具有这样的特点。

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感谢国家电影局,刚才几位导演都谈到,我们每一届有5部影片会得到国家电影局每部100万的支持,对于起步导演来说,也确实是非常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刚才梁植谈到未来,一方面会坚持从第一届“青葱计划”积累下来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从资源配置上,随着协会能力壮大以及各界更多支持,希望能够在学员的拍摄短片的资金上有更多的支持,我们也希望有能力在未来他们进入市场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耿子涵《小白船》正在放映,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问题,如果协会再有财力,可以在发行端提供帮助,我们协会作为非盈利的社会组织,还携手各方在此呼吁更多地关注中国电影发展,一起来支持“青葱计划”,就像烟台市正在做的一样。

另一方面,“青葱计划”落地在山东是适得其所,不仅我们欢迎全国的年轻人来报名参加“青葱计划”,也特别期待烟台的年轻人,能够透过近距离地了解“青葱计划”,在未来参与到这个计划里面。

“青葱计划”是一个公开的活动,欢迎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大家只要怀揣梦想,准备你们的剧本和短片,准备好时间和决心,就有可能进入到青葱大家庭。谢谢各位!

    

图片12.png 

梁植(主持人):谢谢!我们应该用掌声感谢贾樟柯导演,感谢每一位年轻的导演们。来到山东就对了,我们国家最大最好的葱都在山东,“青葱计划”在烟台、在海边一定会越来越好,请各位给年轻人送上寄语。

    

高朋:因为“青葱计划”是面对全球中文的写作者,我觉得所有的创作者、所有想写出故事的人,把你们的故事写出来,只要你带着特别赤诚的心,面对自己把它写出来,我觉得在现在这个行业,是有地方让你发光、让它变成影像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所以一起加油。

   

耿子涵:应来尽来,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我们每个人来的时候,就是先来先做,因为不可能有万事俱备、什么都准备好的时候,就是先来。

 

陈小雨:即将报名青葱计划的朋友们,大胆一点往前走,让我们都可以看见你们。

 

郝飞环:来“青葱”,研墨下笔,写下4个字:“大展鸿图”。

 

龙凌云:我觉得就是不要想太多,反正就是先做,因为确实当时我们也是这样,然后走一步看一步,最后走到了片子上映。我觉得如果能来参加青葱,是幸运的。

 

梁植(主持人):说得太好了,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13.png 

 

 

 

 


返回